婺源徽剧
徽剧,旧名“徽调”,是我国大型古老剧种。流行于我县的婺源徽剧是皖南徽剧的支流派。
元朝末期,南戏风靡一时,与北方杂剧分庭抗礼。当时南戏有四大声腔:弋阳腔、昆山腔、海盐腔与余姚腔。其中弋阳腔流传到安徽衍化成徽州腔和青阳腔。并以此为主体,形成了徽剧的前身----徽池雅调。
明末清初,徽池雅调又接受了昆腔、民间歌曲和南下的西北乱弹,互相交融而形成“徽调”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“四大徽班”先后进京,对北方诸腔各调兼收并蓄,声誉日盛。嘉庆三年(1798年),钦赐武英大学士婺源人曹振镛办起了徽州第一个徽班“老庆升”。主要唱腔有吹腔、拨子、皮黄,还有其他一些小调。主要剧目有整本《翠花缘》、《雌雄剑》、《上天山》以及折子戏《水淹七军》、《扈家庄》、《百花赠剑》等数百本。全国两个徽剧团之一的婺源徽剧团,曾于1959年携带《汾河湾》参加省古老剧种汇报团赴京演出。1982年,该团创作的《长城砺剑》荣获了了省政府颁发的创作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