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婺源”的由来
婺源地处皖、浙、赣三省边界,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故乡。她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,西面与千年瓷都景德镇相连,北部靠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,南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,是一颗镶嵌在其中的绿色明珠。
婺源属于汉文化大背景下具有鲜明个性的“徽州文化”区,自古就是徽州的六个“儿女”之一。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,她包括安徽绩溪、歙县、休宁、黟县、祁门、和婺源。
唐开元28年(公元740年)正月初八,唐政府划出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,设置了一个新县,名曰:婺源。归徽州府管辖,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。当时县城设在清华镇,唐天复元年(公元901年)迁到弦高,也就是今天的县城所在地紫阳镇。1934年之后,国民党竟将婺源强行划入江西省。那对婺源人来说,是一场“母子离散”的痛楚,所以,连续十几年的时间,婺源人不断组织各种抗议活动,迫使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8月,将婺源重新划回徽州。1949年5月,婺源解放,调整区划时,又将婺源划归江西省,至今已有50多年之久。
“婺”指静女翌立水中,是上古汉语词汇,用着对妇女的颂词,而今的一个用处,便在江西婺源县。
“婺”字,拆开来就是一个左手持矛、右手著文的女人;一个能文能武的女人。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女人是那样的美丽和清纯,古朴而自然。她是从极远的天边飞来的,又飞回了遥远的天空。